5. 小朋友發燒怎麼辦?
兒科醫生洪之韻(上圖左)近日接受節目《健康旦HiEggo》訪問時表示,0至3個月的嬰幼兒一旦出現發燒情況,首先較擔心是可能跟腦膜炎、尿道炎或肺炎有關,很大機會是「吃退燒藥都冇用」,應該要看醫生。
至於小孩能吃退燒藥?她解釋:「通常服用必理痛,英文藥名『paracetamol』」,最好做法是跟前一次兒科醫生開的份量,或體重(公斤)x 10mg,「例如BB重10公斤,必理痛食的份量是100mg左右,最温和藥份」。
她亦提醒,服用退燒藥並不會預防發燒,所以家長或照顧者應該每4至6小時,用紅外線探耳機量度體温,「兩邊耳仔也要量度,然後取高數值」並保留每日記錄,觀察走勢,如發現體温在「傍晚偏高,不用驚慌,飲多點水;吃流質食物,少食多餐;用暖水抹身,但千萬不要用酒精」,「如果高燒的情況,當然有塞肛藥可助退燒,但其實塞肛藥通常30分鐘左右見效,可維持4至6小時,所以一般正常情況之下,都希望兒童服食退燒藥」。
她又提醒,「我們並非去醫發燒,而是先前提到最重要,小朋友有沒有神志不清醒,不應等到抽筋先去求診」,如小朋友表現疲累、迷糊等,「腦hang機」有可能是腦炎,「一定要見醫生,40度燒不一定要見醫生,沒燒但個人『沉曬』,神志不清醒,就一定要見醫生」[8]。